在激烈的科技竞赛中,不断创新并且拥抱各种新兴技术成为了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现今,一种名为“结构光+ToF”(Time of Flight)的二合一3D传感模组正逐渐在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,赋予机器人新的“视”界,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。
为了满足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需求,光鉴科技发布Deptrum Nebula 220深度相机。该相机采用了基于自研BTS3205N纳米光子芯片调制投射光场的sToF硬件系统, 同时集成了结构光与ToF深度重建算法,仅通过单一模组就能够完成近距离避障与远距离SLAM深度重建。
这一设计使得结构光和ToF的3D传感重建性能得以互补,实现了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高精度、大FOV点云输出,可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、商用机器人等场景,使得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可以感知更全面的信息,更好地完成避障和路径规划工作,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作场景。
结构光技术以及ToF技术都是3D传感技术的重要分支,它们各自都在3D测量、人脸识别、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结构光技术通过投射特定的光栅模式到目标物体上,然后通过获取反射回来的光栅图像,计算其形状和距离,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3D建模。而ToF技术则是通过发射光脉冲,然后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,从而计算物体距离。
“结构光+ToF”二合一3D传感模组将两种技术融为一体,它不仅继承了结构光技术的高精度和ToF技术的大范围测量优势,还克服了两者的各自短板,比如结构光对环境光的干扰和ToF的低分辨率等问题。
这种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广泛,无论是在工业制造还是消费电子,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。比如,工业机器人通过这种3D传感模组,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操控物体,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。在消费电子领域,家庭服务机器人通过这种3D传感模组,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家庭环境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不仅如此,“结构光+ToF”二合一3D传感模组还可以赋予机器人全新的“视”界。通过结构光技术,机器人可以获得目标物体的精确3D模型,提高物体识别的准确性;通过ToF技术,机器人可以获得大范围的距离信息,提高空间感知的能力。这使得机器人不仅能看到物体的形状,还能看到物体的位置,甚至可以看到物体的纹理,这对于机器人的导航、控制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尽管结构光+ToF二合一3D传感模组在理论和实验室测试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,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。例如,如何在成本、能耗、体积等方面进行优化,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。此外,如何进一步提高传感模组的精度和鲁棒性,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。
未来,随着材料科学、微电子技术、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,结构光+ToF二合一3D传感模组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。可以预见,这种先进的3D传感技术将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和智能化应用发展中,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4 厦门雄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闽ICP备14012685号-33